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国内财经
积极财政政策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1-24  访问量: 

在1月23日财政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实施减税降费,保持较高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全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统计显示,2018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同比增长6.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同比增长8.7%。

全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良好

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47亿元,同比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7905亿元,同比增长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56401亿元,同比增长8.3%;非税收入26951亿元,同比下降4.7%。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906亿元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2708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198亿元,同比增长8.7%。

全国政府性基金方面,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5405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33亿元,同比增长4.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1372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5096亿元,同比增长25%。

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562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3089亿元,同比增长13.4%;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7473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相关支出69941亿元,同比增长34.2%。

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17.8%。

1—12月累计,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59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025亿元,同比增长32.4%;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34亿元,同比下降9.2%。

财政收入运行符合预期

财政部国库司副巡视员李大伟表示,2018年,财政收入运行主要有四方面特点。

第一,全国财政收入运行符合预期,完成年初预算目标。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6.2%,比年初预算目标(6.1%)高0.1个百分点,超收175亿元。2018年,在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能够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财政增收奠定了税源基础。反映在税种上,全年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9.1%、10%、15.9%,分别拉高全国财政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合计对全国财政增收的贡献率达到95.8%。此外,全年PPI同比上涨3.5%,也带动了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增长。

第二,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实,政策实施后相关收入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包括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增值税税率,退还部分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扩大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出台新的支持研发创新的税收政策,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降费等,有效降低了企业税费成本和居民个人负担。受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全国税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4.7%。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一、二季度分别增长20.1%、13%,三、四季度相继回落至2.2%、0.5%;关税一季度增长6.3%,二、三、四季度分别下降6.4%、2.1%、17%;个人所得税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20.7%、19.9%、23%,四季度转为下降2.7%。非税收入前三季度均为同比下降,第四季度开始由降转升,主要受部分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上缴利润收入同比增加等因素带动。

第三,工业制造业税收增速同比放缓,服务业税收增速同比略增。2018年,全国税收收入中,第二产业税收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放缓4.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税收、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6.3%、5.7%,增速比上年分别放缓9.6个百分点、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一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44.2%、36.1%、48.7%,主要受原油、冶金等相关工业品价格走高等带动。二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6.4%,主要受前期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交易仍较活跃等影响。三是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2%、15.4%、10.9%、15.9%,主要是居民消费升级等带动相关行业景气度提高。四是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同比仅有小幅增长或下降,主要受减税政策影响,同时也与能源原材料等成本高企、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等有关。

第四,区域间收入增速总体保持平稳协调,西部地区增速有所提高。2018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6.8%、8%、7%、6%,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反映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国31个地区中,西藏、山西、浙江、陕西、海南、青海、河南7个地区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北等23个地区为个位数增长。

李大伟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2019年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2019年,财政部门将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抓紧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更为明显的降费,在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的同时,也将相应影响财政增收。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

全年财政支出再创新高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表示,2018年全年财政支出有三大特点。

一是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和较快进度。2018年,财政部门积极盘活资金存量,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及时下达预算和拨付资金,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突破22万亿元。同时,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督促部门和地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更好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尽快形成实际支出。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分别达到24.3%、53.2%和77.8%,各节点均超出或接近历年最快进度。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和较快进度,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18年,财政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脱贫攻坚方面,全国扶贫支出达到4770亿元,增长46.6%。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1061亿元,增长23.2%。污染防治方面,全国污染防治支出、自然生态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9.6%、17.5%。中央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约2555亿元,增长13.9%,其中,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均为近年来最大。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全国科学技术支出中的应用研究支出、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分别增长11.4%、8.7%,主要用于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改善社会民生方面,落实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等政策,全国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增长11.4%,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增长9.4%。

三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加大,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2018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地方财政尤其是基层财政困难地区平稳运行。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支出61686亿元,增长8.2%,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24442亿元,增长9.2%;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721亿元,增长15%;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2133亿元,增长15.7%;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463亿元,增长10%,有效增强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不出问题。

2019年,财政部门将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继续适当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各方面支出需求,继续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坚持有保有压,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三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四是加强支出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减税降费聚焦实体经济

财政部税政司巡视员徐国乔介绍,2018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主要包括:一是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部分行业实行期末留抵退税。二是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调整优化税率结构,设立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三是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科技研发创新。如提高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将创业投资企业、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延长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提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等。四是清理规范政府性收费。停征排污费、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工本费等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延长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期限等。

“总的看,上述减税降费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改革促减税;二是聚焦实体经济;三是多措并举促降费。这些措施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国乔说。

徐国乔表示,2019年,财政部将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为明显的降费。

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包括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对部分地方税种可以实行减半征收、扩展初创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这些政策和以后的减税措施都坚持了突出普惠性实质性减税,实打实、硬碰硬,增强企业获得感,切实可行、简明易行三个原则。

1月17日,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印发了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操作文件,并发布了有关政策解读。切实将政策落实到位,并指导地方做好相关工作,推动形成稳定积极的预期。

另外,财政部还将深化增值税改革,继续推进实质性减税;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同时,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

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一方面减税降费,另一方面扩大支出。收支矛盾扩大,是否会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此,郝磊表示,总的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整体可控。

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39万亿元,如果以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衡量地方政府债务水平,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76.6%,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的警戒标准。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4.96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数计算,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7%,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郝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的要求,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前门开大了,堵后门要更严。一方面,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另一方面,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既要确保地方政府债券不出风险,也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作用

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对稳投资、促消费的重要作用。郝磊表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财政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39万亿元,占2018年新增债务限额的63%左右,上述额度已经提前下达各地,经过地方人大审批法律程序后,各地已经在本月启动新增债券发行工作,时间上比2018年大幅度提前。截至1月22日,河南发行新增债券453.24亿元,新疆发行新增债券100亿元。3月份,全国人大批准2019年全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财政部会将批准的限额及时下达地方,由地方自行均衡发债,争取在9月底之前发行完毕。

二是提高专项债券使用的精准度。指导和督促地方将专项债券资金重点用于急需资金支持的方面,优先用于解决在建项目、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等。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地方抓紧开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暂不具备施工条件的东北等地方也要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把专项债券发行时间尽可能往前提。

三是加强管理,确保法定债券不出任何风险。严格执行国务院文件要求,坚持将专项债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依法落实地方政府到期专项债券偿还责任,各地安排有关政府性基金预算时,首先用于到期专项债券还本付息。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体系,将专项债券与其项目资产、未来收益严格对应,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各年度均实现收支平衡,通过锁定单个项目风险,防控专项债券整体风险。(来源:中国财经报)